RSS

部落格

作對選擇,控糖更EASY
林阿姨已有14年糖尿病史,家族中的姊姊亦患有糖尿病,林阿姨個性開朗,由於對血糖控制並不積極,近期檢查出有糖尿病神經性病變,飯前血糖 161mg/dl ,飯後血糖 237mg/dl ,糖化血色素 8.5% ,最近常覺得雙腳的末端感覺不靈敏,常常踩到物品流血了,卻都還沒有感覺,而到家人下班回來才被發現受傷,因此由女兒陪同與營養師約診。
消化性潰瘍怎麼辦?6招護腸胃
台灣10-20%的人罹患消化性潰瘍,是一種常見於繁忙都市人的疾病,是指食道、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因胃液侵蝕造成消化道壁破損。消化性潰瘍是由多種因素引起,環境因素如酒精和尼古丁會增加胃酸分泌;遺傳也會造成影響,若父母患有十二指腸潰瘍,孩子患潰瘍機率可能是普通人的三倍。
6步驟挑食更安心
很多家長對於孩子的挑食苦惱,身為營養師和媽媽,我卻鼓勵大家 #挑食 ,主要擔心市面上充斥著劣質的食物,不知道它到底從何而來,且製作過程與 #添加物 常是複雜而被隱瞞的。試想想買房子時,會去實地參觀、詢問、訪價等,但卻對每天要進入身體的食物不清楚,如此輕忽的對待,可能是造成👉近10年來癌症總是高居十大死亡之首的原因之一。因此我們今天先來談談大人要如何吃到”對”的食物,正確的”挑食”可以讓你更健康💪
改善膝關節五大重點
諮詢時常常遇到學員跟我說「走路走幾步不只氣喘吁吁,還容易膝蓋不舒服。」退化性關節炎最常見就屬 膝關節炎;除了遺傳外,年齡、活動方式、外傷及肥胖都可能造成,積極的 飲食及體重控制、 正確的飲食模式,都可延緩 #關節炎 的發生。
抗老化怎麼做?
大家都在問要怎麼吃才能 #抗老化 ,現在就一起來看看吧👀
加強控制血脂,減少冠心病
2022年最新《台灣高風險病人血脂異常臨床治療指引》指出,降低LDL-C(壞膽固醇)至70mg/dL以下,甚至55mg/dL以下,能有效減少心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。 本篇文章提供科學建議,透過飲食調整、運動及生活習慣改變,來降低膽固醇、提升心血管健康,包括: ✔ 減重與控制代謝症候群 ✔ 減少飽和脂肪與反式脂肪攝取 ✔ 補充Omega-3脂肪酸與水溶性纖維 ✔ 透過有氧運動提升高密度膽固醇(HDL-C) ✔ 戒酒、避免高糖飲料,降低三酸甘油脂(TG)
三管齊下,解決糖尿病的惡性循環
王先生是一名32歲的銀行行員,由於母親有 #糖尿病史 ,3年前確診時,血糖就高達到250mg/dl,目前已規律服藥,飲食以外食為主,偶爾下午會和同事們一起吃下午茶跟點心,每週會打羽球或騎腳踏車2~3次,最近一次例行性眼科檢查,發現王先生已有輕微的視網膜病變,由於王先生一天已吃到4顆血糖藥物,加上醫生希望王先生的將血醣控制得更好,因此請王先生與營養師約診做 #飲食控制 ,若還是沒辦法降低血糖,就要開始調整藥物了。
4招避免胰島素阻抗,糖尿病BYE BYE
糖尿病病人數量從1980年的1.08億增加到2014年的4.22億。全球18歲以上成人糖尿病患病率從1980年的4.7%增加到2014年的8.5%(1)。而其中人數最多的是第二型糖尿病,但在糖尿病確診之前,可能會有將近10年的時間,身體是處在「胰島素阻抗(Insulin Resistance)」的狀態。若是長期胰島素阻抗,將使得Beta-細胞就會受損而失去功能,因此,若能從預防的角度看待『胰島素阻抗』,或許就不用面對糖尿病。
4招預防大腸癌
國健署公布的 109 年新發癌症人數,其中大腸癌發生人數蟬聯 15 年第一,近四年大腸癌確診人數都呈現上升趨勢,不論是發生、死亡人數呈現增加,尤其在「男性」大腸癌發生率蟬聯 11 年第一,且有年輕化趨勢;而大腸癌與飲食的密切關係。
4招預防糖尿病
營養師,我家有糖尿病疾病史,爸媽、外公、奶奶都有糖尿病,我也很擔心自己會得糖尿病;但每次健康檢查血糖也都正常,我該如何提早發現問題呢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