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天氣漸暖,日夜溫差卻變得越來越大,對高危險群而言,比起低溫下的氣候更危險。高危險群中,常見誘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包括腹部肥胖、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膽固醇等。然而,如果能提早預防,就能避免心肌梗塞、中風等憾事。若有以上危險因子家族史者,應定期檢查以瞭解自己的身體狀況,例如確認是否患有高血壓、高血糖及高膽固醇等問題。透過健檢的結果,早期治療,慢性病大多是生活疾病,改善生活型態及飲食習慣,就能降低罹患心血管疾病的風險。
🎈控糖、控壓,做好量測
當溫差過大時,可能導致血管收縮,引發血壓的變化,尤其是心血管疾病患者、年長的長輩及肥胖等族群,一定要做好保暖措施,以免造成血壓升高,誘發心臟病及中風等急性疾病。氣溫低時全身血管收縮,而高血壓病人血管較一般人敏感,收縮更厲害,因此在冷天,病人的血壓可能比夏天平均高出20mmHg(毫米汞柱)左右。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等患者的血管比較窄、血流較慢、血液也比較黏稠,一旦遇上溫度急遽變化、家裡不夠暖,或外出衣服穿得太少,就容易增加心肌梗塞、中風等意外發作的風險。
若有高血壓、高血糖、高血脂等危險因素,建議每天量測血壓和血糖,並遵照醫生的指示用藥及定期回診追蹤,切勿任意停藥或增減用藥劑量,積極做好三高的管理與控制。此外,除了穿著禦寒衣物外,適當的運動和放鬆方式也有助於減輕壓力和改善心血管健康。另外,戒菸、戒酒,遠離二手菸,也是維持心血管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。
🎈得舒結合低醣餐盤,控糖、控壓好幫手
平日保養,採用得舒飲食,並搭配低糖飲食哈佛健康餐盤,避免加工食品的攝取,得舒飲食主要是高鉀、高鎂、高鈣、高纖維的搭配,全方位的改善健康,而達到降血壓的目的;而低糖的哈佛健康餐盤能夠確保足夠的蛋白質及纖維的攝取外,也減少澱粉的攝取以控制血糖、減少脂肪堆積;蔬果中常含有大量的植化素,含有抗氧化及提升免疫力效果,如藍紫色蔬果富含花青素及類黃酮,綠色蔬果富含葉黃素、酚類,紅黃色蔬果則富含茄紅素,皆可降低自由基的產生。另有研究顯示硝酸鹽,有助於放鬆血管並可能降低血壓,2015年美國有研究提到連續7天,每天飲食攝取高硝酸鹽食物(來源為菠菜湯)相對攝取低硝酸鹽(蘆筍湯)的人,餐後3小時有較低收縮壓和舒張壓,菠菜湯可能短期有益血管健康。並建議身體質量指數(BMI)控制於18.5-24之間;另外,腰圍部分,成年男性控制小於90公分,女性小於80公分。
常見的高鉀食物~竹筍、苜蓿芽、韭菜、地瓜葉、芹菜、空心菜、茼蒿、莧菜、菠菜、青花菜、草菇、牛蒡、川七、白鳳菜、金針菇、洋菇、猴頭菇
常見的高鎂食物~黑巧克力、酪梨、腰果、黑豆、豆腐、南瓜籽、全穀物、鮭魚、香蕉、綠色蔬菜
常見的高鈣食物~牛奶、優酪乳、起司、吻仔魚,小魚乾、乾蝦米
🎈規律運動、減輕壓力
建議在低溫時不要外出運動,若要運動應先充分暖身,或改採室內運動。早起運動習慣者不應急著太早出門,建議等氣溫回升後再出門,並盡量結伴運動,相互照應。對於65歲以上的長輩,因為對環境溫度變化的反應較不敏感,所以當氣溫較低時,關心起居與活動,確保保暖和攝取足夠的熱食和水分。此外,濕冷的天氣應盡量減少外出,以免因地面濕滑,或因老人週邊血液循環及神經肌肉系統反應遲緩而增加跌倒、前臂骨折及髖骨骨折的風險。尋找適合自己的放鬆方式,盡可能減緩或降低緊張情緒,而泡湯時溫度不宜超過攝氏40度,避免冷熱溫差過大,也不宜單獨泡湯。
🎈戒菸、戒酒,遠離二手菸
吸菸和被動吸入二手菸都會增加心臟病和血管損傷的風險。若在未禁菸的辦公室工作8小時,相當於吸了6根菸;在未禁菸的酒吧待上8小時,則相當於吸16根菸。《英國醫學期刊》指出,長期吸到二手菸的人身體傷害差不多,會增加罹患肺癌、糖尿病、心臟病、中風、猝死的風險,尤其是心血管疾病的發作,也會增加腦功能損傷或發展出失智症的可能性。因此,有高風險族群的人應該戒菸、遠離二手菸。另外,夜晚天氣變冷,許多人會在睡前小酌一杯,以增加保暖或睡意,但是仍建議高風險族群避免喝酒。因為當酒精代謝成乙醛後,會使血管擴張。而高血壓患者血管壓力大,因此血管擴張後,血壓會短暫地降低,但當乙醛代謝後,血管收縮,阻力增加,反而會讓血壓波動,容易引發高血壓急症。所以,睡前如果仍感到寒冷,應增添衣物,避免喝酒。
🎈洋蔥穿搭,保護頭頸
天氣變化大,白天的溫度可能高達20度,清晨或夜晚的溫度可能低於15度,因此建議早晨外出時,應注意多層次穿衣方法,穿戴足夠的等保暖物品,並選擇易於穿脫及合適肢體活動的衣物。晚上睡前,可先備妥保暖衣物在床邊,以便半夜起床上廁所或隔天清晨起床時保暖。特別是要注意頭頸部及四肢末端的保暖,建議採用多層次穿著,最外層可穿著具有防濕與防風功能之外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