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20日是"世界骨鬆日",從幼兒期就開始預防骨鬆吧!!
許多家長在考慮孩子的健康時,大多擔心孩子是否長得高,但不會想到骨骼健康的狀況。若能夠在兒童時期培養健康的飲食及生活習慣,則有助於預防罹患骨質疏鬆症及發生骨折 。
兒童時期是骨骼生長的重要時期

儲存骨本就像存款一樣,若能在兒童及青少年時期,好好的儲存骨質,則存入的數量將遠遠超過提取的數量。一般而言,骨骼中的骨密度在25-30歲之間達到高峰。此時,骨骼已經達到最大強度及密度。女孩和男孩分別在18歲及20歲時達到顛峰骨質量的90%因此,青少年時期是對骨骼健康「投資」的最佳時期。
建立孩子的「骨骼銀行」戶頭,如同為孩子的教育儲蓄﹕孩子幼年時儲蓄越多,孩子長大後,這個儲蓄金可供孩子未來使用的時間就越長。
影響顛峰骨密度的因素

顛峰骨密度受多種因素的影響:有些因素是無法改變的,例如性別及種族,但另一些因素如營養及體育活動,卻是可以加強的。



幫助的孩子保持骨骼健康

父母的生活習慣深切的影響孩子的習慣養成,因此建議在孩童幼年期即培養對骨骼最重要的2種習慣:適當的營養攝取及充分的體育活動。
💡攝取有利於骨骼健康的飲食,如增加含有鈣及維他命D含量高的食物。
根據第八版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,兒童的鈣質足量攝取量 7-9 歲為每天 800 mg,10-12 歲為每天1000 mg。而鈣存在於多種食品中,最常見的來源是牛奶及其他奶製品。一杯(240c.c.)的牛奶可提供240毫克的鈣,約相當於兒童建議鈣攝入量的1/3,或者相當於青少年建議鈣攝入量的1/4。但根據國民營養調查顯示,1-6歲的幼童每天會喝到1.2-1.3杯的鮮奶,但到小學後就減少至0.5杯,而使得99%學童鈣質攝取不足,因此建議兒童、青少年根據國健署我的餐盤”每天早晚1杯奶”以補充足夠的鈣質。
本文來源為美國NIH骨質疏鬆症中心及其他相關研究,原文在美國網站亦有繁體中文可以看,有興趣的媽咪們可以連結以下網址!
本站相關文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