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嬰兒在1歲以後,有許多父母仍讓孩子維持著喝奶的習慣,根據廠商的建議
而將嬰兒配方換成成長配方,期許孩子能跟小時候一樣,喝奶就能成長。

最近剛好有粉絲提到孩子只愛喝奶,不愛吃飯;我翻出21年時的一篇文章~想跟大家分享~
該如何正確挑選成長配方

有沒有家長遇過這樣的狀況
孩子早上一杯奶、中午一杯奶,午睡起來再一杯奶,晚餐前也要喝,睡前還要再來個晚安奶,但正餐吃沒幾口,生長曲線也都在3%以下


其實問題就是出在喝太多奶這件事上面!!
目前台灣法規
未將成長配方納入特殊營養品管理,其中組成成分都看廠商自由心證。因此若是沒有特別注意成分,2杯成長配方可能就等同市售含糖飲料


挑錯成長配方奶粉,整天下來的總攝取糖量可能跟含糖飲料差不多,還有機會造成孩子偏、挑食哦
那麼還是趕快來看看成長配方該怎麼挑選吧



購買前先查看成分表
:

由於成分表是依照含量多寡排序,第一位的成分應該是脫脂奶粉或全脂奶粉(或稱牛乳固形物),而非麥芽糊精或是玉米糖漿固形物,否則等同於在讓孩子喝高糖飲料。
奶製品(非成長配方)分為兩大區塊
:

國產的鮮奶、保久乳等都會有鮮奶標章,而奶粉雖沒有特殊的標章,但其營養成分幾乎等同於鮮奶。奶中的蛋白質、鈣質做為基底,其他添加進來的特殊成分或是營養素才更能發揮作用;
而市面上常見的調味乳含奶量高於50%以上,若乳含量低於50%,則連”調味乳”都不算




嬰幼兒的學習力強,因此家長們給的每一口都是習慣的養成,若是習慣的飲食中有甜味、香料,那麼當孩子長大後,就會越偏向喜愛加工食品。長期的高糖飲食容易成癮,造成孩子糖份的攝取量越來越高。應從小避免過多精緻糖、香料的添加,以免養成孩子喜愛甜食、香料的味覺、嗅覺。

‣果糖
易造成肝臟內脂肪代謝異常,形成脂肪肝;還會誘發低密度膽固醇(LDL)產生,導致血管硬化、三酸甘油酯(TG)增加,並造成皮下脂肪及內臟脂肪堆積,不僅一連串脂肪代謝也與果糖有關,且容易引發各種代謝疾病

‣玉米糖漿
固形物即為玉米糖漿,即一般含糖飲料
之果糖糖漿,亦可能為基因改造之玉米來源。

‣麥芽糊精
以各類澱粉作原料,水解轉化、提純、乾燥而成。其原料是含澱粉質的玉米、大米、玉米澱粉、小麥澱粉及木薯澱粉等。常添加於奶粉等乳製品中,可使產品體積膨脹,不易結塊,沖調性好,同時降低成本
一般用量5%~20%。若以麥芽糊精做為主原料之成長配方奶,無異於麵糊水。(燕麥奶也是相同的狀況,因此不建議讓孩子喝燕麥奶)

過量的糖容易造成孩童生長激素的分泌停滯、食慾下滑、偏挑食等問題,進而出現營養不良等問題;美國最新版的飲食指南中也建議,從2歲開始每天攝入的添加糖應少於總熱量的10%,且避免2歲以下的族群食用含糖的食物和飲料。

營養標示常讓人有看沒有懂
讓很多家長在挑選的時候經常忽略。一般的奶粉,無論全脂或低脂都含有乳糖,所以每100公克的奶粉,含有38~49的碳水化合物及精緻糖(乳糖)是合理的,切勿差距過大,以避免攝取過量的醣與糖。

那麼孩子滿1歲以後該怎麼吃呢?
以三正餐為主,每天2杯鮮奶,餐間以水果、原型澱粉、低糖豆漿或低糖調味乳作為點心,避免攝取過量的乳製品,進而造成正餐吃不下的狀況,才有機會讓孩子順利成長!!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