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
術後不需要禁食太多天,越早開始營養補充,對於腸道絨毛的重建越有利。等排氣後可以先飲用白開水,確認沒有腸漏的問題,就可以開始由流質、半流質、軟質飲食後,再緩慢的進到普通飲食。手術後初期宜採少量多餐漸進式的飲食,需攝取足夠的熱量、富含蛋白質及低渣的食物。

初期以清流質為主,需以完全無渣,僅提供水份及些許糖類的飲食,如米湯、過濾的無渣果汁、運動飲料、無油肉湯、魚湯等。但清流質飲食並無法提供足夠營養,因此僅能使用約1-2天。
接下來可改以低渣全流、半流質飲食為主,將稀飯、魚(或肉、豆腐、蛋)、少量低渣蔬菜煮熟後調味,若進食狀況不佳者,可以全流質飲食,經果汁機攪打成流體狀,較易消化且不需花太多時間咀嚼;若病患進食狀況佳,則直接煮成鹹粥狀,調味後即可食用,若消化較慢,可改以少量多餐,緩慢進食。後續病患可進展到低渣軟質飲食,待醫師評估腸道狀況良好後,才能再進展到一般均衡飲食或高纖維飲食。

治療過程中若有腹脹的情形發生,應避免食用產氣、纖維多的食物,如:豆類、洋蔥、青椒、高麗菜、地瓜、牛奶等。減少油炸、油煎等高脂食物,以免延長消化時間;避免餐中喝太多湯汁及飲料,讓餐點中乾濕分離,以增加消化液的分解作用;在用餐時應減少談話以免吸入過多空氣;飯後可輕微運動或散步來減輕腹脹感,用餐後勿長時間久坐或躺臥。
若因治療時期腸道過度蠕動或因藥物作用,則可能發生腹瀉,此時應給予適當水分及電解質的補充,如蔬菜湯、新鮮果汁、運動飲料等,且避開容易產氣、粗糙、太油膩及纖維含量高的食物。而牛奶及乳製品因含有乳醣,亦可能因乳醣不耐症而加重症狀,應暫時避免;嚴重腹瀉時可採清流飲食,如:米湯、過濾果汁、無油肉湯等,待醫生找出問題改善後,再漸進式的恢復到正常的飲食。

當腸道功能恢復正常後(一般為術後三週),即可採用正常均衡飲食,並應增加纖維攝取量,以避免腸道增生息肉,再次造成腸道細胞癌變,三餐主食儘量選用未精製過的全穀根莖類,如選用糙米飯、全麥麵包來替代白米飯及白麵包。攝取優質蛋白質如黃豆或豆製品、新鮮的魚、瘦肉或蛋,不建議選用加工食物如:肉鬆、貢丸等高油脂食物,尤其是含有硝酸鹽的香腸、火腿等;並應多攝取高纖維食物,以促進腸道蠕動,避免產生憩室或息肉,建議每天至少三份蔬菜、兩份水果,不可用果汁替代新鮮水果,使用堅果取代食用油,以增加纖維攝取量。而由於高溫烹調會產生致癌物,因此應避免油炸或油煎的烹調方式,儘量採以水煮或低溫烹調。另外,刺激性食物,如精緻糖、酒精類、咖啡因等食物的攝取應減少,以避免對腸道細胞再次的傷害。

癌症治療的初期,接受化學或放射治療者,較難維持體重。建議擇高熱量高蛋白飲食,每公斤體重至少需要1.5公克蛋白質,以及35大卡熱量,可避免體重減輕、組織耗損或惡病質的發生。並以均衡飲食為基礎,依各人食慾、體能狀況每2-3小時進食一次,除了一天三餐以外,亦可增加2-3次的點心,可準備體積小但熱量及蛋白質含量高的食物,作為補充。而治療後的大腸癌病患,仍應維持健康、高纖維的飲食,並避免發胖,才能減少癌症復發的機率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