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腸鏡檢查&外食的低渣飲食 2024年1月24日 星期三 最近聽以前在醫院的同事說:這陣子大腸鏡檢查又被排得滿滿的了。 回想起以前在醫院也需負責健檢的營養諮詢業務,所以知道年底到農曆年前期間屬於健檢旺季。 大腸鏡相對於其他非侵入性的檢查需等待較久的時間。若在這段期間內預約檢查,則可能拉長空腹等待的時間,且前一天需要飲用瀉劑清腸,勢必讓不舒服的指數上升。因此建議有打算預約腸胃鏡 的朋友們,若目前沒有明顯的症狀,例如:血便、黑便、排便習慣改變(如,無腸躁症,但近期便秘與腹瀉狀況交替)...等危險警訊,則建議盡量將檢查排在年後。在相對少人時做檢查,等待的時間不會過長,醫療品質也才不會因此而下降,同時也能把健檢作為一場與自己的深入約會。定期安排檢查,及早發現及早治療,才是做健檢的真正意義!!
消化性潰瘍怎麼辦?6招護腸胃 2023年10月25日 星期三 台灣10-20%的人罹患消化性潰瘍,是一種常見於繁忙都市人的疾病,是指食道、胃及十二指腸黏膜因胃液侵蝕造成消化道壁破損。消化性潰瘍是由多種因素引起,環境因素如酒精和尼古丁會增加胃酸分泌;遺傳也會造成影響,若父母患有十二指腸潰瘍,孩子患潰瘍機率可能是普通人的三倍。
國健署公布的 109 年新發癌症人數,其中大腸癌發生人數蟬聯 15 年第一,近四年大腸癌確診人數都呈現上升趨勢,不論是發生、死亡人數呈現增加,尤其在「男性」大腸癌發生率蟬聯 11 年第一,且有年輕化趨勢;而大腸癌與飲食的密切關係。
營養師,我家有糖尿病疾病史,爸媽、外公、奶奶都有糖尿病,我也很擔心自己會得糖尿病;但每次健康檢查血糖也都正常,我該如何提早發現問題呢?
4要點,了解乳癌治療飲食 2023年10月19日 星期四 乳癌為我國婦女發生率第1位之癌症,發生高峰約在45-69歲之間,約為每十萬名婦女188-194人。且相較於歐美國家,台灣乳癌好發年齡比歐美國家早,約在45-64歲之間。